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1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文艺青年种稻记

徐沛/文并摄 《青年时讯》( 2019年03月15日   01 版)

    陈怀宇的家

    枫树坪1号 粒长,美名:三粒寸

    这就是插秧。

    枫树坪日常农事的一个截面。

    这一行为本身的枯燥乏味

    插秧呢,

    一个农人,早六点下田,晚六点收工,除开吃饭歇憩,一刻不停,能插七分田(一亩=十分)。

    枫树坪有田五十三亩。

    犁头咀有田八十四亩。

    如果改为抛秧,

    一人一天可抛一亩五分。

    多一个人,多一天工,

    就意味着多付一份钱。

    这账,

    傻子都会算。

    那为什么要插秧?

    一双手,一个机器,帮你捏脚,你选谁?

    一个手工粽一个机器粽,你吃哪个?

    三十块一斤的米,值吗?

    农妇装扮滑稽,是为了防雨。

    她们始终弯着腰。

    每一次动作,三个指头必须全部插入田泥。

    她们说着话,开个玩笑,苦中寻乐。

    摘自微信公众号《种稻记》

-------------------------

    ■有机农业不是不能打药,像植物源、动物源、活体微生物农药,井岗霉素、春雷霉素这些抗生素是允许打的。陈怀宇和董谦却坚持什么药都不用。这两头“牛”很犟,对于有机的标准,他们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一点化肥农药都不能用

-------------------------

    陈怀宇家就住在汨罗市神鼎山镇沙溪村一个叫枫树坪的地方。陈怀宇1989年高中毕业,当过兵,在大城市闯荡过,做过买卖。

    他其实是很小资的,他在枫树坪的家请的是村里老建设画的图,按旧时的院落建的。在稻田边,溪流旁,很有调调。他把村里老伯家不用的水缸拿来,放上土,种上花;他把家里的二楼空出来,他要在自家二楼建个村图书馆。

    回乡当了几年村主任,天天和农民和土地打交道,他看到了农村一个无力的现实:像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这个村里基本都是留守的孩子和老人,青壮年都外出了,家里的田,大都被承包出去,农民们一年收点租金到手,认为只要不把田荒了就行。农民们大多数人已经不关心他们的土地能种出来什么了。承包者为了农作物高产高效,农药化肥乱用、用量过大。

    陈怀宇开始琢磨在这片土地上想做点什么,这个见过世面的农民叫上中学同学董谦一起成立了鼎溪安农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做什么?种田!而且不用任何化肥农药,回归传统农业。中国传统农业是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最彻底和最全面的体现,顺天时而作,视土地为生命。这两人像是在做一场艺术实验。

    2015年,他们租下了村里50亩稻田,从农科院搞来的第一批种子。

    从浸种开始就不用药,虫子来了不打药。这当初在任何人眼里,都是一种看起来风险非常大、非常残酷又非常疯狂的做法。种田的老把式说:“种田不用化肥不打药,我没看见过这种搞法。这是在逗宝!”还有人说“嘴巴上讲情怀,还不是为了把手伸长些。”湖南农科院的两位教授,来看过之后,说有机农业不是不能打药,像植物源、动物源、活体微生物农药,井岗霉素、春雷霉素这些抗生素是允许打的。陈怀宇和董谦却坚持什么药都不用。这两头“牛”很犟,对于有机的标准,他们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一点化肥农药都不能用。

    纹枯病,钻心虫,稻蓟马这些难防的病虫害来了他们统统没有用药。经过了第一年与病虫害的调和,现在这个问题他们完全交给了大自然,所谓“无为而治。”根本不需要去防病虫害了。他们读懂了大自然。土地与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跟养小孩一样,照顾太多往往比较脆弱,但是你让它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它便有了自我照顾的能力,抵抗各种灾害的能力也会更强。”越是顺应自然的耕种方法,对土地的要求就越苛刻。为了改良土壤,他们使用牛粪和菜饼做堆肥,每亩田需要一吨多牛粪,堆在田里自然发酵,产生自然的肥力。

    种田本身就是靠天吃饭的,除了防虫害,还有天灾。沙溪特有的沙质土壤,2016年的一场洪水,几条田埂被冲垮,五六丘稻田被沙埋,涝后稻禾恢复,都说不施肥不行;都说不打药肯定不行,白叶枯病和纹枯病都可能重度发生。能用么?被骂疯子神经病,但还是坚决不用!

    第一年种了50多亩,出了8000斤米。第二年扩种到130亩,收了2.6万斤米。今年是第三年,种140亩,收了4万斤米。单看产量,是丰收了!准确地说是丰产,丰产并不代表丰收。

    米出来之后,只是解决了产品的问题。没有销售团队,没有销售通路,更不懂商业化的包装策划和运作。他们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不用农药化肥种出放心好米。至于能让多少人相信,有多少人能买,他们并不擅长。销路成了最大的问题,前进之路卡在了最后1公里。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直播;农产品+微商;农产品+社群模式纷纷兴起。他们也开始摸着石头过河。陈怀宇建起了社群,当起了群主;董谦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种稻记,真实记录他们种田的经历,记录一路走来的艰难和坚守初心的执着,很多人被他们的“傻”所折服,也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两个不懂互联网的人,就这样靠着他们最简单的方法做推广。

    当初认为目前食品安全这么严重,身边这么多朋友有需求,种出来一定大家抢着要。实际并不是这样,理念大家都认可,产品大家都说好。但一谈到销售20~30元一斤的单价,双方都陷入尴尬,大众市场难以接受。但如果太便宜了,摆明着会亏本。

    其实不是有机农产品贵,普通农产品价格如果按照市场价折算工价,目前的普通农产品价格一定会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农民觉得种地不划算,纷纷出去打工的原因。农产品一旦开始产业化运营就要计算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所以价格就高上来了。

    农村劳动力本身就稀少,整地、下牛粪肥、菜饼肥,枫树坪的一百四十亩地全部要人工插秧、人工除草。原本用点药就可以除的草,1亩田却要用1个人工1天半的时间才能完成。70%的成本全部投入到了消费者很难看见的人力上。

    人力通常是没有办法做绩效考核的,一旦没有办法做考核,农民必定就会出现磨洋工的现象。所以就会出现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情况。

    不仅大众消费者,甚至和一些高端客户接触也是一样的遭遇。枫树坪的米贵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单就入口口感,市面上好一点的米也可以达到。你说是有机大米,还要跟别人解释一番,什么是有机什么是无公害,你说你没有用化肥农药,市场并不买账,因为你没有形成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信任度,意味着你只能靠着自己一点人脉资源和口碑来销售。离真正的市场化运作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而要成为品牌,这意味着在营销推广环节有更大的投入。而由于价格和信任的问题,有机产品的推广需要很大的成本和时间。

    深圳的一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2年积累了2000个订户,每个订户的获取成本是5000元,两年光是推广就花了1000万。最终因为推广成本太高死掉。

    推广营销是大投入,品牌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这也是枫树坪遭遇的现状。

    比较痛苦,才讲情怀。没有情怀的支撑,就很难回归乡野,因为没有情怀的力量,就很难在困境中坚持,但是当情怀遇到了市场的残酷,情怀显得毫无魔力。

    枫树坪所走的自然农法这条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 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看图读两会
各级政府怎么过“紧日子”
法治社会谁都不能任性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艰难游戏
文艺青年种稻记
对食物的公道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两会为快递小哥代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