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在奔跑中释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 摄影报道 《青年时讯》( 2022年11月10日   01 版)

    11月6日,2022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一位参赛选手举着国旗在天安门城楼前奔跑。当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停办两年的北京马拉松再次起跑。本次比赛起点为天安门广场,终点为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全程42.195公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11月6日,2022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参赛选手出发后经过天安门城楼。当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停办两年的北京马拉松再次起跑。本次比赛起点为天安门广场,终点为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全程42.195公里。

    2020年3月1日,北京朝阳公园,戴口罩锻炼的跑步者。

    10月15日,北京奥森公园,一群年轻人结队相伴,起跑出发。

    2020年2月16日,北京朝阳公园,一名跑者戴着口罩跑步。当天,在经历大风天气后,北京天空通透,温度逐步回升。

    11月6日,北京奥林西路附近,一位穿着华服的参赛选手(左)。

    11月6日,北京科荟路附近,2022北京马拉松参赛选手在路途中加餐,一位选手向镜头展示鸡腿。

    10月15日,北京奥森公园,志愿者通过助跑绳陪伴视障人士一起跑步。当日是国际盲人节,一场助盲跑活动在这里举行。               

    11月6日,2022北京马拉松在北京如期举行。这是北马因新冠肺炎疫情停办两年后的再度亮相。

    北京马拉松赛事于1981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历经40余载,是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马在2020年、2021年曾中断。

    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记者在北京的部分公园及街头拍摄了人们跑步锻炼的诸多瞬间:有疫情形势紧张时,人们戴着口罩跑步的不得已;有运动场地因疫情防控临时关闭,人们在街头跑步的坚持;也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室外运动渐渐恢复正常的画面。

    《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们的闲暇时间有所减少,但参与健身的热情未减。大众参与运动项目前五名是跑步、羽毛球、健步/健走、游泳和骑行,其中跑步的参与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参与率超过70%。

    如今,跑步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日升月落、星辰更替,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跑步者的身影出现在公园的塑胶步道上,出现在马路的绿化隔离带边,出现在小区的栅栏围墙旁。人们也习惯了通过社交软件,分享自己的跑步轨迹和心情。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简称奥森公园)、天坛公园、朝阳公园等,被北京的跑步爱好者视为几大跑步圣地。梁先生家住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身体状态好的时候,他会沿着公园内部的步道跑上一两圈。这一整圈下来至少有7公里,其轨迹形似一个恐龙小怪兽,引来不少跑者定期打卡。对于梁先生来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每回跑出小怪兽。”今年5月,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朝阳公园闭园管理了一段时间,梁先生只好沿着公园外的马路跑圈。那段时间,不少跑者在居民小区楼下、马路边、河边等开阔地带,坚持跑步锻炼身体。

    有专家指出,适度的运动能让人体自然释放内啡肽,它有助于减压,让人们切实地感到快乐。这或许是不少人跑步“上瘾”的一个原因。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在作品中多次提到跑步对他的影响。被创作压力和生活琐事所困扰的他,为了保持充足的精力,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步10公里。坚持30余年后,他不仅成功减掉了肚子上的赘肉,还戒掉了烟瘾,最重要的是收获了内心的宁静。在跑步中遇到的一草一树、一花一鸟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当体力消耗殆尽时,负面情绪也随之被消解。

    网友“萌叔”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跑步10年来的变化:“体重比10年前减了10斤;日常穿着从西装变成了休闲和运动装为主;10年前对雾霾深恶痛绝,10年后对新冠肺炎疫情忧心忡忡;10年间,跑步从坚持到热爱,从热爱到生活的自然;其实变化最大的还是心态上,感觉比同龄人更年轻了一点,身体更健康了一点,笑容也就更多了一点。”

在奔跑中释放
进博五年,中国如何连接世界
天津: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可申请“专项资助”
后疫情时代 大学生如何应对数字化生存
珍惜人与人的联结 “线上”才能抵达更远
九成受访者感到职场软技能重要
超九成受访者感慨过去十年环境改善提高生活幸福感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