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返乡创业大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与活力。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7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1%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做好返乡准备,76.6%的受访青年认为要了解家乡的发展需求,71.9%的受访青年认为要熟悉家乡的就业市场。
受访者中,00后占28.6%,95后占20.7%,90后占30.2%,85后占10.8%,80后占9.7%。
91.1%受访青年明确表示愿用所学回报家乡
今年25岁的叶胤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2018年从四川民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叶胤曾在成都一家婚纱租赁公司做销售。2021年年初她辞职,准备创业,也是在这个时候她接触到了自媒体。“今年自家的果园面临无人打理的状况,我就考虑接管果园,通过自媒体、电商来销售水果”。
叶胤说,自己的家乡作为“千年盐都、川南茶乡、西部陶都”,有着丰富的物质与文化底蕴,但在电商发展上还处于空白,“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我决定返乡创业,同时通过自媒体来记录、宣传家乡”。
调查中,91.1%的受访青年表示,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
今年35岁的白玉亮返乡创业10年了。他的家乡在陕西榆林的绥德县。在当地,年轻人被称为“后生”,由于在家排行老二,乡亲们都称呼白玉亮“二后生”,这也成为他返乡创业后,在社交平台上的身份标签。
2011年大学毕业后,白玉亮在城市找了一份对口的工作。有一天刷微博时,白玉亮看到了一条家乡红枣滞销的消息。经过新媒体平台的转发,这批红枣很快就卖完了,这给白玉亮触动特别大,也让他心中深藏的乡土情怀找到了归宿,“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对土地和农产品有着很深的感情”。
2012年,白玉亮辞掉工作返回家乡,进入了一个从没接触过的领域:电商。“刚开始没有客户,收入不理想,周围人对我也不认可。乡亲们不理解,觉得父母辛辛苦苦让你上了大学,好不容易从山沟沟里跳出来,为啥要回来”。
面对这些质疑,白玉亮坚持了下来。不懂电商知识,就买回来一摞摞书,自己学。没有团队,就自己当美工、客服,24小时在线,“哪怕是凌晨,只要一有提示音,我就立马坐到电脑前回复消息”。
就这样一个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辆电动车,白玉亮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两年后,他开始组建团队。如今,他已经有了一个由返乡青年组成的七八人的核心团队,大家分工有序,有负责电商的,有负责渠道对接的,还有负责视频剪辑的。品质做上去了,包装、物流也都能保障,白玉亮的口碑传开了,很多客户找到他,购买家乡的特产,这也让乡亲们对他有了认可,觉得这个后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做好返乡准备 76.6%受访青年建议了解家乡发展需求
“我家的果园需要每天浇水,白天温度高,只能早晚浇。今年受天气影响,果子被晒坏了不少。”叶胤说,农业会受到天气的影响,经验不足容易导致亏损,所以在返乡创业前要做好准备,“创业是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可能没有收入而且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所以要考虑好。做实体农业需要考虑到销售渠道,是自产自销还是市场批发。农产品成熟后采摘周期短,销售时间的把握也很重要”。
“既然是创业,那么就有成功也有失败,心态很重要。”叶胤觉得,年轻人返乡创业,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做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准备。
叶胤觉得,年轻人返乡创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验,“如果能有更系统的农业培训课,再加上一些政策扶持补贴,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返乡创业”。
对于返乡要做好的准备,76.6%的受访青年认为要了解家乡的发展需求,71.9%的受访青年认为要熟悉家乡的就业市场。其他还有:掌握专业技术知识(64.5%)、职业发展规划(54.2%)、创业技能(42.7%)和融入家乡的心理准备(40.8%)等。
“我在创业两三年后,准备扩大团队时,手头比较紧张,就去当地人社部门申请了无息贷款。这笔钱对我创业帮助非常大,可以放开手做想做的事。”白玉亮觉得,现在城乡差距在缩小,对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只要肯付出、肯努力,就会有收获,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像我们县城有农人圈、沙龙,有学习的机会。陕西省的团组织会组织创业培训,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老师作分享,鼓励有想法的年轻人去尝试”。
在自己创业的同时,白玉亮也带动了周围乡亲们就业,“现在我们有将近10个阿姨,负责电商平台的打包、发货。合作的农户就更多了,大家觉得跟着我干有奔头”。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选择了返乡就要坚持下去。”2020年,白玉亮入选了第八届“陕西好青年”。他觉得,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这个时代,不仅要自己发展起来,更要关注身边的人,带着大家一起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样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