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12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消费选择看似矛盾,却透着实用、理性、精明

不放弃品质追求“高性价比” 这届年轻人生活更务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乐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郑沁雨 《青年时讯》( 2021年12月09日   04 版)

    广州:大牌化妆品小样吸引年轻市民购买。视觉中国/供图

    日子要接地气地一天天过。有时候“抠”一点,省一点,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生活的幸福度不完全来源于物质,只要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生活也可以很幸福,而且会少很多焦虑。

    “独自居住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多年来一直聚焦于青少年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他发现90后、95后群体的自主性更强,对自我的重视程度更高,生活只要达到自洽的状态,不会过多考虑别人的眼光。

    因为有了国家高速的发展,年轻人各方面的需求都不断高涨。过去人们可能以生存为第一要务,但现在当温饱不是问题的时候,年轻人的权利意识就开始张扬。

——————————

    今年“双11”,00后女孩姜雨并未过多关注,她认为在平台营造的“购物狂潮”中,很容易跟风买一些平时并不会买的东西,“这样看根本没有省钱,反而是在浪费钱”。越来越多像姜雨这样的年轻人,消费更趋节制理性。根据央视财经2020年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报告》,55.8%的年轻人表示消费时更倾向于“只买生活必需品”,40.2%的年轻人选择“少买点,买好点”,39.6%的年轻人“购买决定比之前更慎重”。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的不单单是“双11”,他们的消费理念更加复杂而多元:他们会谨慎小心地花掉每一分钱,也非常看重生活的舒适与便捷,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他们可以为了舒适的居住体验支付更高的房租自由独居,也会在购物时精明节俭,为了省钱精心计算折扣券“薅羊毛”。看似矛盾却透着实用、理性与精明的消费选择背后,是年轻人务实与追求极简主义的体现。

    “生活的幸福度不完全来源于物质”

    长期以来,姜雨对生活品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如果分辨不出好坏,就会直接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选最贵的。”她回忆自己此前购物时品牌观念非常强,“在我爸‘富养女’的养育理念下,我小时候总喜欢追求所谓的名牌”。但现在,她自认是“精致抠”的代表。实习后姜雨发现,钱并没有那么好赚,“在质量没有太大差异的时候,省一点还是好的”。

    姜雨的“精致抠”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时她会多家比较,首先排除最便宜的,因为这些大多都是假的,然后会在“看起来比较真”的商品中选最便宜的。“我不会放弃东西的品质,但是也要追求最优的价格”。为了避免冲动消费,她习惯把喜欢的东西先加购物车,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就是给自己一个消费冷静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仔细比对不同阶段的价格,低价买入”。

    姜雨日常购物还喜欢逛二手交易平台,她在二手平台上买过口红、眼影等化妆品,也买过Ipad、耳机,甚至空调等单价比较高的商品,“价格特别优惠,真的‘很宝藏’!”姜雨感叹道。二手交易平台逛多了,姜雨学会了更加细致地辨别商品的真假,也时常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在平台上卖出。

    除了使用二手交易平台、关注价格变动,姜雨把“省钱”的目标分解到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她会自己带杯子去咖啡店买咖啡,也会为了线上支付优惠券专门下载、注册软件,甚至去社交平台上看网友分享的“省钱帖”……用姜雨的话说,只要不是太麻烦的“羊毛”,她都会去“薅”。

    与之前买东西“追求牌子”相比,姜雨现在更关注商品的质量与实用价值,她并不排斥昂贵的带有品牌色彩的商品,但是在自己购买力还不足以支撑的时候,就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节省。姜雨的转变来自于她实习后自己独立租房生活,“感受到挣钱有多么不易。日子要接地气地一天天过。有时候‘抠’一点,省一点,不必要的东西就不买,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姜雨慢慢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度不完全来源于物质,只要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生活也可以很幸福,而且会少很多焦虑。她同时发现,在自己戒掉了“买名牌”的习惯后,也不再以一个人的外表穿搭为标准去评判他人,这让她对很多事情的认知变得更加客观。

    在谈及95后、00后群体的日常消费观念时,针对姜雨这样从大手大脚到精打细算的消费观转变,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傅艺娜表示,很多刚上大学的孩子都缺乏对经济风险的认知,尤其是对金钱的合理分配,“有些人对物质的价值并没有概念,上了大学才现开始练习”。相比之下,“精致抠”是建立在对金钱及物品价值正确认知基础上的消费观选择,在傅艺娜看来,有些年轻人自身经济并不富足,但希望和别人看起来一样好,“有攀比心理,自尊心特别强”,而既环保又节约的“精致抠”却抛开了虚荣与超前消费,既正视需求又不过度消费,实现了精致与节俭的平衡。傅艺娜提醒年轻人需警惕超前消费背后存在的风险,“我觉得年轻人尤其学生群体应该养成正常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要真正明白什么才是合理的消费”。

    “独自居住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我对目前的独自居住的生活挺满意的。一方面自由,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生活轻松自在;其次,自己的收入可以负担独居的成本,租一个离公司近的房子,上下班出行都比较方便。”29岁的魏凡一年前来到上海打拼,工作忙碌的他鲜有休息时间,生活中基本是一个人。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他有时会运动健身,或者在家看看剧、打打游戏。

    魏凡这种生活状态,是很多城市里年轻人的生活选择。他们大都喜欢自由,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贝壳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90后独居青年生活真相》显示,90后有近八成的人曾有过独居生活经历,平均独居时长为2.2年,有超三成的人维持了3年及以上的独居状态。

    在来上海之前,魏凡在国外曾跟人合租过,体验不佳,“有很多不便,大家生活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冲突,而且缺少私人空间,没有个人生活,很多时候都要考虑到别人,感觉自己无时无刻不在social”。魏凡在上海租的房子是一个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4500元,大概是他每月收入的1/4,也是他坚定选择独居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基础。独自居住让魏凡感觉更轻松,他本身对于社交没有特别强烈的需求,很享受独居生活的孤独感。在上海这一年,他直言自己住得“很舒服”。闲暇时魏凡会自己在家做饭,网购、外卖,为他的独居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相比于魏凡较为宽松的租房预算,大学在校生吴梦和田菲更多依靠家庭的支持实现了“居住自由”。谈到各自的独居生活,吴梦和田菲体验不一,但她们同时提到了独居的利好——生活便利与个体自由。吴梦一个人租住在校内的职工家属院,相比于宿舍集体生活,独居让她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田菲为了实习方便,独自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很小的隔断房,虽然空间逼仄设施不全谈不上宜居,但她表示,自己一个人住“想干吗就干吗,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很自在”。

    在享有无限自由的同时,独自居住让吴梦和田菲烦恼的,更多来自于孤独感。“身边没有朋友和亲人,没有什么精神交流和情感寄托,感觉有点空虚,尤其是在大城市,本来生活压力就比较大,一个人的生活会有些单调,也没有归属感。”田菲觉得年轻人要多结交一些朋友,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帮忙,也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更多同好。

    尽管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但魏凡直言独自居住面临的困扰或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我觉得最主要的困扰,是遇到一些重大疾病或突发状况时,没有人可以求助,个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无法保障”。他回忆刚去英国留学时,因为感冒他浑身无力,也没有相熟的朋友或同学可以求助,那种无助感他至今记忆深刻。因此,他总结独居与合租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

    由于自身工作与房屋租赁业务相关,魏凡曾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到,有的互联网企业会为员工提供租房补贴。政府层面对于租房的年轻人也给予一定支持,“现在公积金可以提取出来支付房租,另外还有一些政策也在变相利好租客,比如降低开发端的成本,等等。”魏凡认为国家的支持政策效果明显,包括对租客的保护,以及对房屋租赁行业的规范,“我觉得未来国内租赁市场,需要搭建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既保护了年轻人,也能让市场的运作更加健康”。

    事实上,在保障青年群体权益方面,各地团组织也做了大量工作,聚焦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帮助青年解决住房、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切实问题。自2013年起,深圳共青团在全国首创青年驿站,为来深求职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就业帮助及城市融入三大服务,历经升级,发展成3.0版本的“青年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深圳共青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努力营造“深圳对青年更友好”的环境,立足青年毕业求职、创新创业、婚恋交友等方面的困难事、烦心事,分领域、分群体推出深圳共青团“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20个项目,并积极搭建“青年在深圳更有为”的平台,组织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打造“青年人才行动”“青年安居行动”“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青年读书月”等系列重点项目,秉承“城市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核心理念,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年轻人权利意识与自主性不断增强

    傅艺娜有着多年一线工作经验,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子,从大一新生到大学毕业四年的蜕变与成长。最近几年,她明显感觉到年轻人的权利意识与自主性变得更强了,尤其对私人空间更加敏感。她分析称,这与他们成长的时代有关,一方面他们能够接收到更多外界讯息;另一方面,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因为有了国家高速的发展,年轻人各方面的需求都不断高涨,她举例称,很多学生都会去宿舍楼单独配备的浴室,而不是学校公共浴室,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与人共用一个空间的经历,“过去人们可能以生存为第一要务,但现在当温饱不是问题的时候,年轻人的权利意识就开始张扬。”

    傅艺娜认为,年轻人离开原生家庭独自生活,是与家庭分离,实现个体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很多家长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业过度关注,影响到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和对自我的认知,非常值得反思。傅艺娜经常会告诉年轻人,要拓展朋友圈,发展新的亲密关系,逐渐脱离对父母的天然依赖,“虽然18岁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真正成长,慢慢脱离稚嫩走向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应受访者要求,姜雨、魏凡、吴梦、田菲均为化名)

不放弃品质追求“高性价比” 这届年轻人生活更务实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