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6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创新 好学 主动

“老鸟”指路 年轻人如何敲开大厂的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乐 《青年时讯》( 2021年06月04日   05 版)
2021年5月17日,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会同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举办京津冀专场线下招聘会,提供2.3万个优质就业岗位。招聘会吸引了近2000名高校毕业生求职。视觉中国/供图
2021年5月22日,江苏淮安,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挑选工作岗位。视觉中国/供图

    年轻人习惯用“大厂”来指代那些分布于北京、杭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凭借迅猛的发展势头、较高的行业薪酬以及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与内部管理,大厂成为很多年轻人求职的首选,能进入大厂工作甚至成为年轻人衡量成功的标准之一。

    记者采访了4位在北京、杭州、深圳大厂工作的“厂哥厂姐”。他们分别从事技术、运营、产品岗,在各自岗位均是高级及专家级别,其中三位还拥有多家大厂的就职经历。

    他们在“大厂”这一叫法还未广泛流传开的时期入职,经历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大厂近年来的进化历程。他们怎样看待自身在大厂的工作?从业多年,他们眼中的大厂有哪些变与不变?对即将要进入大厂的年轻人,这些大厂“老鸟”又有哪些忠告、建议、与提醒?

——————————

    大厂选人看中什么

    ●尽管每家大厂的基因和企业文化不尽相同,相同的是都要求员工具备高效快速推动业务的能力

    ●很多年轻人加班是受部门文化影响,而非受业务驱动,这种加班文化是毫无意义的

    ●互联网大厂在选人用人时,会比较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对于进入大厂的年轻人来说,能否扛过大厂的工作压力,会给后续的发展带来很大不同

    晚上9点多,林晓依然还在公司。她整理好手头的工作,为接下来10点的工作会议做准备。不出意外,下班回家要11点以后了。

    晚上11点下班,对很多大厂员工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北京大厂比较集中的后厂村,晚上9点到凌晨,大批的网约车司机汇聚于此,等待着大厂加班的乘客。

    根据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今年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互联网打工人离职的主因就是“加班太多”。一边是年轻的求职者心向往之,一边是“与大厂决裂”、从大厂“出逃”的讨伐声,该如何走出“围城”?

    在大厂工作了6年多的林晓,这于这样的工作节奏早已熟稔。尽管每天工作时长已经拉满,但 “上班也晚,中午还可以休息,自由度比较高,周末休息两天,又可以满血复活”。相比于每天上下班踩着点打卡,林晓早就习惯并适应互联网的作息与节奏。

    大学毕业后在多家大厂工作过的雨晴,2020年刚换了工作,依然是在大厂。多年的大厂经历,雨晴说,尽管每家大厂的基因和企业文化不尽相同,不变的是要求员工高效与快速推动业务的能力,“几乎每家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都得益于此”。

    与林晓、雨晴一直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经历不同,于旸研究生毕业后,先在媒体行业工作了三四年。他回忆刚到大厂工作时感受到的快感,“让人快感最强的是效率很高,启动力非常强。一年内做的项目,从数量和影响力上要超过之前3年加起来的总和”。

    大厂的高强度与快节奏,林晓她们一度也有微词,但几年扛下来,她发现自己学会了适应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舒适区。

    与林晓她们不一样,仲谦作为一家大厂的技术工程师,已经工作了7年,但仲谦认为他的一些公务员朋友甚至比他加班还要频繁。

    他坦承,对于一个处于高速发展的行业,有时候确实要用时间来换取成果产出,“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大家对互联网的关注度更高,而且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更快一些”。

    不过仲谦也注意到,很多年轻人加班是受部门文化影响,而非受业务驱动,这种加班文化是毫无意义的。

    他不断强调,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快速进化的行业,在技术人员眼里,用不了3年行业内就会有新的技术产生。

    于旸和雨晴对此看法比较一致,他们认为,互联网这个圈子很大,每个个体、每个部门、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较大差异。于旸初入大厂时,公司体量、业务发展远不如今天,他是随着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当时每天早上10点到公司,一直忙完手头的事情,抬头一看就是晚上10点了。工作强度很大,工作时长也很长,会感觉很忙但不会觉得累,因为公司整体业务都在高速发展,想要做的事情可以快速启动”,回头看那一两年,于旸依然觉得那段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尽管每天忙得团团转,但他压根儿没有加班的概念,因为“大家都是被事情推着走,在工作中的获得感也很强”。

    但是对后来入职的同事来说,很多业务已经相对成熟,当业务增长速度没那么快的时候,多出的工作时间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获得感差的时候,可能心里会不太舒服”。因此他总结说,加班也好,大厂996也罢,都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大厂的结果导向与严格的淘汰机制,也让很多年轻人时刻不敢放松,尤其职场新人。很多人一边骂着996一边继续在大厂“搬砖”。

    林晓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是:“又有哪个行业好做呢?”“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就会不断思考该怎么样往前走,如果没有清晰的方向,哪怕工作一点也不忙,还是会感到迷茫和焦虑”。

    猎聘创始人兼CEO戴科彬谈道,互联网大厂在选人用人时,会比较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对于进入大厂的年轻人来说,能否扛过大厂的工作压力,会给后续的发展带来很大不同。

    于旸来大厂前,收入并不高,来到大厂后工作强度和薪酬待遇同步提升,第一份工作让他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开拓了视野眼界;大厂的工作辛苦,但带给他很强的成就感和物质方面的回报。因此他建议年轻人内心要想清楚,当下阶段最想要什么,如果选择大厂就需要做好准备,管理好预期,调整好心态,找到自己的节奏。

    35岁危机?只需要比同龄人走得快一点

    ●永远都会有后浪,职业发展不进则退,每个行业皆是如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求每个人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势

    ●在互联网大厂,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经验要求都不一样。基础岗位一般招聘的人才相对年轻,管理岗位则对人才的管理能力有要求,而管理能力是需要沉淀的

    ●“‘35岁现象’反映了社会上中年人的焦虑情绪。我们需要的不是抱怨、焦虑,而是努力提升个人技能、突破个人的认知边界,不断强化自身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更多价值,不被年龄所束缚”

    于旸今年刚好35岁,他在去年跳槽去了另一家大厂,赶在35岁之前实现了职场的又一次升级。但他考虑更多的并非来自年龄的压力与焦虑,而是在上一家大厂已经待了5年,他想要感受一些新鲜的东西,“希望自己擅长的垂直领域的业务能够不断精进,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

    于旸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映照了当下大厂员工的年龄焦虑。“35岁以上的互联网人,都去哪儿了?”“35岁,互联网人的危机之年”“35岁的互联网大工人,如何体面地过好后半生”……网络上围绕35岁互联网人有关年龄的隐忧,犹如悬在大厂员工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闪着寒光。在房贷、车贷、教育贷的重压之下,互联网打工人在沉重的喘息中,又该怎样平稳渡过35岁难关?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出现‘35岁现象’,为什么不是30岁?或者40岁?”仲谦反问道,他不理解“35岁现象”是如何界定的。但他非常明确,每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都要认真思考:随着年龄增长,自身优势是否也相应增加。“永远都会有后浪,职业发展不进则退,每个行业皆是如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求每个人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势”。

    他同时强调,即便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进入互联网行业,35岁以上的人一样也可以有不错的归宿,“不管是换工作,还是在本公司晋升发展,只要自身能力足够,还是会有很多机会”。仲谦面试过很多求职者,有能力有经验的应聘者会更受青睐,甚至被委以重任,“让自己不居人后,是每个人对自己应有的要求”。

    林晓在内部考核中,一直排名前10%,她对“35岁现象”的解读是,“本质上要看跟同龄人的竞争。大厂各个年龄段、各个职级的人都有,比同龄人走得更快,就可能不会被这班车甩下”。今年32岁的她坚持认为,任何一个年龄层,都会有优胜劣汰,其他行业也概莫能外,只要跑赢了同龄人,总会有解决办法。

    仲谦和林晓的看法,与求职招聘平台的数据不谋而合。根据猎聘大数据,从近一年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的工作年限分布来看,5-8年人才占比最多,为25.38%。猎聘创始人兼CEO戴科彬也表示,在互联网大厂,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经验要求都不一样。基础岗位一般招聘的人才相对年轻,管理岗位则对人才的管理能力有要求,而管理能力是需要沉淀的,他总结说,“‘35岁现象’反映了社会上中年人的焦虑情绪。我们需要的不是抱怨、焦虑,而是努力提升个人技能、突破个人的认知边界,不断强化自身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更多价值,不被年龄所束缚”。

    学历和实习背后的隐性能力成面试重点

    ●学历、实习经历,某一个单一维度都不再拥有绝对优势,隐藏在学习和实习背后——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大厂面试时的考察重点

    ●实习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并不能决定什么,而且实习期间真正能够深入做的工作并不多,还是要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林晓明显感觉到,互联网行业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了,面试者学历背景优秀得无可挑剔,实习经历也十分丰富,简历一个比一个漂亮。雨晴也经常跟同事们感慨,一个实习生岗位,都能引来众多清北学子及海外留学生同时竞争。

    吸引力来自于各个方面。首先是薪酬,猎聘大数据显示,互联网大厂平均年薪均超过了20万元,平均年薪最高的大厂为40.66万元。一家大厂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员工月薪平均为7.6万,2020年员工人均年薪81.11万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速最高。

    其次,大厂经历对职场人士的加持,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无异于手握一块金字招牌,获得一张职场“通行证”。于旸把他的大厂经历归结为“幸运”,大厂经历让他在行业里积攒了不少资源与经验,有了一定竞争力,但他觉得这不单单是个人努力,而是在一定时间节点享受了公司发展的红利。

    仲谦也分析称,完善的工作流程是成熟大厂所独有的,“这是不断试错总结下来的,它会直接影响你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做事情的方法,带给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大厂给员工带来的利好肉眼可见,在应聘者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群体中,也越来越“香”。在大厂“老鸟”眼中,什么样的应聘者才更有机会进入大厂?要敲开大厂的大门,应该做哪些准备?

    尽管六七年前,行业竞争并不像今天这样激烈,但林晓、仲谦、雨晴、于旸4人,均毕业于985高校。时至今日,学历、实习经历,某一个单一维度都不再拥有绝对优势,隐藏在学习和实习背后的隐形能力,成为大厂面试时的考察重点。

    童蕾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HR,她在面试的时候,更多地会看面试者是否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互联网公司是结果导向,对人员的要求也是如此”。

    林晓在参与校招的时候,发现许多毕业生都有丰富的特长和兴趣,甚至还有一些人有过创业经历。但她更看重的,是一个人身上的潜质。“很多人的实习经历看起来很丰富,但核心还是要看背后的思考能力。看他是否有主动性,是否愿意琢磨事,而不是实习了多长时间、完成了多少需求、跟了多少项目这些表面的东西”。哪怕没有实习经历,自己潜心研究总结了一整套经验与方法,在林晓看来也是能够吸引面试官的闪光点,因为这些代表了应聘者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意愿,不管换到什么场景,这些能力都是可以迁移的。

    雨晴参加过多场面试,那些被她pass掉的,大部分是进门前还没有想清楚要干什么的,“一定要带着想法来,对面试的岗位、要做的业务以及对公司,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自己的想法”。同时,她特别强调面试大厂时,应聘者要尽可能多地呈现自己丰富的一面,做到自信大方。

    猎聘创始人兼CEO戴科彬在采访中谈道,互联网大厂希望应届生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快速的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自身具备多种技能则可以为面试加分,“不止局限于自身的职责,可以快速适应其他相关的工作任务”。

    仲谦则对想要进入大厂的毕业生提出一些忠告,“要能够认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甚至从行业中找到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如果只是单纯觉得大厂工资待遇好,进去以后可能就像围城一样,站在外面的时候想进去,进去后又觉得它不能带来你想要的东西,会很痛苦”。因此他对于一些为了能够进入大厂工作而拼命实习,甚至不惜翘课刷履历的毕业生,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实习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并不能决定什么,而且实习期间真正能够深入做的工作并不多,还是要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等。如果只是肤浅地浮在表面,基础不牢靠,即便有幸进入大厂,后期也会后劲不足,反而得不偿失”。

    做好“工具人”是本分但并不影响创新性拓展

    ●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要求,都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工具人”,因为互联网行业在不断进化,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单纯地执行、重复工作任务,无论个人还是公司,都不可能实现创新性突破

    ●一定要踏实,很多人自认学历高能力强,工作中一些琐碎的事情不愿意去做,这种心态是没法在大厂待下去的

    在诸多论坛、帖子及大厂员工在社交平台的分享中,互联网大厂员工“工具人”的属性让很多年轻人望而生畏。“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让不少大厂员工感到心酸,甚至不知道自己成为“工具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做好‘工具人’是本分,但并不影响创新性的拓展。”在林晓的概念里,大厂里很多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个人做好分内的本职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一条路通向终点,只要不影响整体目标,都可以去尝试。仲谦也认同把事情扎实地执行落地的说法,这样才能快速把事情做起来。但他同时提出,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要求,都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工具人”,因为互联网行业在不断进化,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单纯地执行、重复工作任务,无论个人还是公司,都不可能实现创新性突破。

    于旸则开门见山地说道:“年轻人如果想要从事创新性很强的工作,建议不要去大厂,或者去大厂里一个特别新的项目,去一个小的团队,可能会有一定创新性。在一个成熟的业务体系中,当‘工具人’没什么不好。因为发展阶段不同,项目预期也会随之变化。”因此他奉劝要进入大厂的年轻人要提前想清楚二者的关系。

    雨晴指出,很多职场新人在进入大厂后心态和观念出现偏差,很多执行层面的东西不愿意落地,“一定要踏实,很多人自认学历高能力强,工作中一些琐碎的事情不愿意去做,这种心态是没法在大厂待下去的”。

    林晓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很多新人进来就等着派任务,非常被动。这种心态要及时调整,要有主动性,多思考一步,不断去琢磨如何实现目标”。

    (文中林晓、雨晴、于旸、仲谦、童蕾均为化名)

“老鸟”指路 年轻人如何敲开大厂的门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