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双创故事汇

热爱还是风口 媒体人的内容创业之路通向何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乐 《青年时讯》( 2021年05月21日   04 版)

    方园婧 图片由本人提供

    王博轩 图片由本人提供

    从几年前火热的公众号,到如今各大短视频平台、微信视频号,自媒体行业的内容创业已然成为一个创业方向。

    记者似乎具备天然内容生产优势,早期的职业训练使得他们更具话题内容的筛选能力,以及对受众情绪共鸣的准确把握,于是在自媒体创业领域,活跃着一批“前记者”的身影。

    基于微信的数亿用户,2015年前后,自媒体行业开始成型。当时,自媒体约等于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也日渐成为广告主常态化的投放渠道。不管体量多大的公众号,自媒体创业者大都可以很好地养活自己;随着平台和市场的发展,“自”媒体也从单兵作战变成规模化,从个人写作转向团队生产。

    但互联网行业“势”的变化仿佛总是一夕之间的事,有人说,公众号的红利到今天已经消失贻尽。2019年新榜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的平均打开率为1.9%,如今数据依然在下降。公众号粉丝数、打开率、阅读量等各项数据不断走低,创建公众号做内容创业不再是一门好的生意,但依然有新人加入创业大军,只是少了快钱和热钱。

    方园婧便是不合时宜的自媒体创业者,2020年1月,她创建公众号“显微故事”,这缘于她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显微故事”的定位是写“小人物”,方园婧说:在时代变化下,某一个情绪点,某个热点事件,可能都会关联到这样一群人,这些一线小人物的故事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他们的声音值得被听到。

    与方园婧不同,90后王博轩选择顺势而为,他坚信视频号创业是现在最大的风口。去年3月,他注册了视频号“黑总嘿嘿嘿”,围绕互联网、财经、科技等热点话题,以视频的形式解说评论,“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都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短视频只有这一次末班车了。”根据今年2月份CNNIC 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 

    从记者到内容创业者,两位年轻的创业者看似选择了不同的阵地,实则却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他们看到了网络时代信息泛滥、泥沙俱下时,优质内容的价值;他们都有着对优质内容的执着和不断破圈的姿态。

    无论是方园婧对小人物的观照,对故事的悉心挖掘;还是王博轩对视频号的打磨,对内容运营逻辑的梳理与总结,都是他们对原创优质内容的保护,甚至是“信仰”。

    当然,他们选择创业并非拍脑袋、全凭热情,而是经过了反复的验证与试验,方园婧自称“保守”,内容创业的道路上,她时刻保持着清醒与自警,而非激进的险途;王博轩的商业变现虽戏称是广告主“找上门来”的,也是果断摒弃“情绪流量”,潜心深耕垂类内容,寻找传播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内容创业还会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吗?身处行业之中,他们对于行业有着怎样的观察与判断?记者采访了两位从传统媒体转型的新晋内容创业者,听听他们从媒体转型到自媒体这一路的发现与心得。

    方园婧: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到

    从媒体辞职前,方园婧已经从事媒体工作近10年,先后供职于界面新闻、36kr等媒体,很多作品被业内和读者所认可。

    “我原来的采访对象很多都是企业CEO、市场总监,你会发现很多采访对象说的都是企业话术,是经过公关包装了的。”听了太多CEO谈数据,谈利润,谈KPI,她有些乏了。她发现可以换一种聊天方式,听一听真实的声音。方园婧这样解释她离开媒体创业的一个原因,“在时代变化下,某一个情绪点,某个热点事件,可能都会关联到这样一群人,这些一线小人物的故事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他们的声音值得被听到”。

    2020年1月,方园婧开始运营公众号“显微故事”。她在公众号的介绍中写道: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到。

    方园婧很了解公众号的粉丝数、打开率、阅读量等各项数据不断走低,早已过了爆炸性增长阶段。她说:“企业投放会把原来给图文的预算分一部分给到视频,但是这样头部效应也会更加明显,有限的投放会投入到更优质的图文内容上,优质内容依然是有价值的”。

    “现在做公众号,必须要足够用心,持续输出好的内容产品,在传播性、可读性方面取得成功,让更多人看到其中价值,才能去考虑后面商业的部分。”她说,“没有一本万利的事情。”

    “显微故事”初创期三四个月时间里,大部分是方园婧自己写稿子;后期公众号越做越大,有了专门的作者团队,但方向、选题大多也是由她来定。她想让每一个故事都很好看,她希望每一期内容都是值得被大家关注和思考的事情。

    国内刚开始接种新冠疫苗时,他们关注到一线接种疫苗的护士群体;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时,他们走访菜市场环境,探访生产链条中的每个人;中科院离职事件后,他们讲述了一群从中科院辞职的人的故事……

    “显微故事”运营1年多以来,产出了很多爆款,甚至不乏阅读量100万+的稿件。有企业广告找上门,还有企业希望他们能够定制内容,讲述一线工作人员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通过故事传递品牌价值。“显微故事”的商业价值不断被挖掘。

    去年下半年开始,方园婧发现好多人在模仿“显微故事”,她的第一反应是高兴,“说明这种模式开始被认可,是行得通的”。

    内容创业是一个非常泛化的概念,每家的运维和营收方式都不一样,有的看似是做内容,其实是在做活动,还有的做传播方案、做策划,尽管看起来都是自媒体,但是内核却完全不同。

    方园婧很明确,自己所擅长的,就是生产优质图文内容。尽管当下短视频大火,但是所需的人力、时间、以及金钱投入都比较多,“我觉得我的时间有限,没办法一次做这么多事情,我更擅长写字,每个人有自己的技能点,如果我做视频,相当于放弃了文字上的优势,要重新学习视频剪辑,要潜心研究视频传播的逻辑”。

    方园婧评价自己有些“保守”,但正是她的这份“保守”,让“显微故事”1年来并未遭遇运营和内容方面的压力。“运营都是相辅相成的,有收入了,规模扩大了才会去慢慢考虑增加运营成本;这跟互联网的创业逻辑是反的,后者是先大笔投资,把市场做大再考虑盈利的事情”。方园婧回溯这一年多的创业之路,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她可以拿出70%的成本,用于支付稿酬,她自认“懂得写作的人计较的东西”。

    方园婧始终坚持,内容创业关键还是优质内容,对于她来说,当前做的事情,并不是单纯的创业,而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她不会觉得每天看稿子写稿子改稿子是一件累人的事情,反而会很兴奋,“我只是做了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坚持下去”。

    尽管自认“闲不住”,一旦休息3天就会异常焦虑,方园婧在创业过后,依然要面对工作量激增的现实,创业后她的工作量大概是做记者时候的3-4倍,忙起来改稿子到凌晨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相比于做记者时的采访写稿,她现在每天要跟团队沟通,跟平台沟通,跟企业沟通,繁杂而琐碎,她在辛苦之余,会不断提醒自己做“显微故事”的初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故事,在“显微故事”这个平台,让每个人都有声音。

    王博轩:从“一张名片”到“一门生意”

    “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都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短视频只有这一次末班车了,就是微信的视频号。”无论在公开场合演讲,还是接受记者采访,王博轩都反复强调视频号的重要性,他坚信视频号创业,是现在最大的风口。

    90后的王博轩,可以说是媒体行业的“老兵”了。前后在媒体行业待了近10年的他,从财经门户媒体人,到娱乐品牌营销,再到当下的视频号原生MCN机构联合创始人,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

    去年3月,王博轩注册了视频号“黑总嘿嘿嘿”,围绕互联网、财经、科技等热点话题,以视频的形式解说评论,每期视频时长控制在1分钟左右。

    每次出镜,王博轩都是同一个造型:头发偏分梳开,打上摩丝,一丝不苟;一件黑白相间的格子衬衣外,套上黑色马甲,气场十足地坐在桌旁点评热点,架势俨然专业主持人。

    这样极具辨识度的风格,让微信好友再次加深了对他的认知,视频号成为他的一张“名片”。王博轩当时尚任职和讯网内容总监,“黑总嘿嘿嘿”帮助他建立了个人以及媒体品牌。

    凭借持续优质的内容更新,与鲜明的个人风格,“黑总嘿嘿嘿”账号指数在各大榜单Top10以内,拿到多个行业奖项。

    王博轩多次谈到视频号的传播逻辑,视频号具备天然的社交逻辑,只要有朋友给视频号点赞,就等同于在朋友圈里进行传播,可以实现内部圈层的裂变,迅速在小圈层中形成影响力,并通过朋友圈刷屏,成为爆款出圈,进而产生商业价值,从“一张名片”逐渐发展为“一门生意”。

    去年6月,“黑总嘿嘿嘿”商业化后,不少企业找到王博轩,想要做广告投放,而视频号的广告投放价格甚至超过了他的想象。这给了王博轩极大的信心。

    他也发现,尽管自带微信官方流量扶持以及商业扶持,视频号缺少优质内容。今年年初,认定视频号的市场机会,王博轩正式从和讯离职,成为一家专业MCN机构的联合创始人,以孵化更多视频号创作者。

    目前,公司确立了10个垂直类的商业内容,包括财经、科技、教育、母婴、美妆、职场、汽车等,而情感、鸡汤一类极易带来流量的内容,王博轩他们却并未考虑在内,“我将这类流量称为‘情绪流量’,非常难以实现商业化价值”,他解释说,视频号的社交裂变逻辑和独特的商业优势,能够形成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快速触达目标用户,广告主可以迅速地找到潜在消费人群,而不是大海捞针。

    虽然视频号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王博轩承认要做好视频号门槛其实非常高,“视频拍摄、脚本、剪辑、口播、背景音乐等,都要去研究”。画面内容是否完整?内容结构性如何?画面质感怎样?是否有互动?背景音乐在哪个节点上才能够引发共鸣……这些看似很细的点,王博轩到今天还在不断琢磨。

    作为一家MCN机构,基于用户观看习惯,公司定义了内容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使得内容生产更有效率:文案要脚本化,每一秒每一句话起到的作用都要被精确计算,第一句话一定要吸睛,随后要交待事件,然后是知识点的输出,最后给评论区留个尾,而以上这些都要在1分钟内完成。

    王博轩作为公司的内容合伙人,主要负责公司10个垂类内容领域的内容把关,同时他自己也在运营一个财经视频号。无论哪个领域,他都要求团队先去做账号分析:在你的行业里,头部的账号是怎么做的?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经过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改变是什么?为什么要改?改了以后效果如何……王博轩不仅是内容创作者,更是内容管理者。

    初入媒体这行,王博轩目标很明确,他热爱写字,有新闻理想,而且媒体可以让他认识更多人和事;如今,离开媒体进行内容创业,王博轩很清楚自己的方向:视频化是一个趋势。尽管之前从事财经媒体,王博轩也不喜欢做特别“正经”的内容,在他看来,财经内容内核可以专业,但形式不一定要那么严肃,因为目标用户是随着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热爱还是风口 媒体人的内容创业之路通向何方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