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新主流电视剧如何俘获年轻观众的心——

讲故事 见真人 有烟火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乐 《青年时讯》( 2021年05月14日   01 版)

    嘉宾合影 本版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张永新

    历史年代剧《觉醒年代》,成为开年的一个爆款。

    2月1日央视首播,《觉醒年代》就领跑各大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榜;在微博、豆瓣、B站等社交平台,《觉醒年代》聚拢了大批年轻观众,豆瓣评分也打出了近年来少有的高分9.3分。开播3个月以来,每天都有大量年轻观众在线讨论,追更《觉醒年代》成了新风尚。

    从4年前大热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到如今引发年轻人观剧热潮的《山海情》《觉醒年代》,主旋律电视剧破圈,赢得大批年轻观众的青睐,实现了主流价值观和主流市场的融合,于是就有了“新主流电视剧”这一业内广泛接受认可的叫法。

    新主流电视剧如何能够俘获年轻观众的心?在新主流电视剧创作中,有哪些经验和创作规律?新主流电视剧制作的难点在哪?

    近日,在第28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1·春季)创作论坛上,《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出品人兼总制片人李学政、《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光荣与梦想》导演刘江、《功勋》总制片人曹平、《功勋之张富清》导演康洪雷、《理想照耀中国》总编剧梁振华,围绕“新主流电视剧的精品化创作”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与分享。

——————————

    追求具有烟火气、生活质感的艺术呈现态势

    《觉醒年代》主要讲述从1915年《新青年》杂志诞生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同于以往其他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重点观照思想潮流的流变演进。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流变,用可视可感的形式凸显出来,导演张永新和主创团认为:既要做到守正,也要做到创新。

    张永新坦承,剧中所涉及的历史节点、主要历史人物,严格遵循历史的真实,但整剧有大量的论白、争辩、博弈,拍不好就会显得干瘪。“为了在故事关键的节点和重要场次,让观众易于接受,就需要全组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追求具有烟火气的,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生活质感的艺术呈现态势。”

    在剧中,陈独秀会在《新青年》杂志成功招股时兴奋得扑向雪地;李大钊作为一个的普通父亲、丈夫,剧中亦有他与妻儿共处的温情。在张永新看来,平凡才能孕育真正的伟大,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既做到严谨,又要做到相对不严肃;既要做到阳春白雪,同时也要做到下里巴人。”

    用年轻人习惯看的方式讲故事

    刘江是《光荣与梦想》的导演,《光荣与梦想》讲述了从中共一大到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胜利,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来恢宏壮阔的发展历程。剧中涉及的历史人物超400人,场景超700个。对于一部写党史的史诗剧,每一处都有“标准答案”,不能有感而发去编织。刘江说:“一定要按照故事的规律、艺术的规律去拍”。

    刘江在开拍前就提醒自己,不能拍成PPT(演示文稿)。“故事的本质是引人入胜,是好看,不是说教;把党史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在年轻观众中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到达率”。

    故事要怎么讲?“见人,不是符号化的伟人,要见真人;我们不光要见事件,还要见冲突,要见细节,要见诗意。”主创团队循着按故事和艺术的规律去拍摄这一路径,找到人的故事,挖掘人物的多重身份和关系之间的化学反应。

    刘江主张“用年轻人习惯看的方式讲故事”,在可视化方面要有足够的艺术感染力,在画面的冲击力上,构图的精致度,情节的燃度,用“年轻化”的音乐与视听语言去讲故事,用细节,人物情感去打动观众,而不是一上来就“老气横秋”。刘江相信,好看的故事,观众是不会拒绝的。

    用年轻人习惯看的方式讲故事,也被建党百年献礼剧《理想照耀中国》总编剧梁振华贯彻到了实践中。该剧讲述了建党百年以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的闪光故事,这些人物更多的是历史长河中“熟悉的陌生人”,比如《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我国第一个个体户,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等。

    梁振华透露,《理想照耀中国》光破题就用了3个月时间。他带着编剧团队,在一个个剧本创作的深夜,被剧中人物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在他看来,百年党史,同样是国史、是民生史,是民族的奋进史,因此,如何在30分钟的时间里去浓缩经典的历史故事,是主创团队需要去破解的难题。

    梁振华介绍说,年轻人对主旋律电视剧是有一定“成见“的,要改变他们的判断,一方面是通过民生视角,从小人物、与年轻人生活离得近的故事入手,在这部定位为“年轻态”的主旋律电视剧中,梁振华他们创新了讲故事的方式,用全新的表意方式力图贴近吸引更多年轻人。

    在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时,主创团队从“冰糖”为切入点展开叙事,邓稼先先生在特别紧张的时候容易低血糖,而嚼冰糖渣可以帮助他镇定情绪。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邓稼先的妻子为了给邓稼先寄一斤冰糖,问了所有同事、朋友都没有凑齐。那个时代生活的艰难和人物对于事业的坚韧,于冰糖这个小细节中看到了大情怀。

    把功勋人物当成普通人来写

    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的单元剧作品《功勋》,聚焦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重点讲述他们青年时期的故事,展现人生中华彩的高光时刻。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共和国功勋模范。

    早在剧本创作初期,总导演郑晓龙就一再强调,“一定要把这些功勋的人物当成普通人来写,写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功勋》总制片人曹平总结说:“我们不喊口号,不搞伪激情,我们要努力去展现功勋人物的特质和个性,用真实的细节去打动观众。”

    康洪雷导演了《功勋之张富清》单元,他在论坛上说起选择拍张富清老人的缘起:“没有冲突、没有敌我、没有强烈矛盾,张富清老人30岁从西北野战军只身来到湖北恩施来凤县支援祖国建设,在偏僻的山区,一干就是一辈子,他用一生在大山深处,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这件事深深感动了我”。

    怎样用影像语言展示功勋不平凡的一生,康洪雷和摄制选择了“笨”办法,沿着张富清老人的足迹,亲身感受一名共产党员的“深埋功名”与永葆初心。42天的拍摄结束,当年轻的摄制组成员再次见到伟大而平凡的张富清老人时,个个肃然起敬。

    尽管张富清这一单元只有6集,但康洪雷却说工作量并不比之前拍40集的电视剧容易,光后期制作就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每一个镜头推拉摇移的方式都要接近人物原型。目标只有一个,想要今天的年轻人看到一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老共产党员的形象,而在中国大地上,还有很多这样用一生践行共产党员初衷的老共产党员”。

    真实依然是创作者一个最大的利器

    《觉醒年代》播出后,导演张永新有时会去视频平台上看观众的反馈,对一个句式感慨颇深,“我竟然看上了一部红色剧”,“我竟然喜欢了一个主流剧”。他反问道:“红色剧,为什么要加‘竟然’这样一个修饰词?”年轻观众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张永新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实。

    他理解中的“真实”,可以衡量剧本写作水平,是否能反映时代,反映历史;也可以形容拍摄的认真,演员是否真实塑造了角色;也可以表现服化道还原的精气神是否准确,“真实可能被说了10万遍,但是放到当下,我以为这依然是创作者一个最大的利器”。

    《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出品人兼总制片人李学政也强调,作为文艺工作者,不应该回避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而是应该把它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真实反映社会面貌,这是文艺工作者的一种责任。

    导演康洪雷在现场分享了这样一个细节,《功勋之张富清》剧中张富清老人的扮演者郭涛,要呈现老人90多岁高龄的真实状态,造型部门为此下大力气,为剧中男女主角化了6个小时的妆,化妆完毕,两位青年演员立马有了强烈的心理暗示,直接进入到老年人的状态中,步履蹒跚,连起身走路都变得吃力困难。

    《觉醒年代》二轮播出的时候,一句评论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导演张永新至今提起时,感动依然难以自抑,“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回答是,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他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复杂,“那一刻我想哭”。张永新感念于观众说出这样一句简练简约又饱含感情的话,感念于作为创作者,主创团队7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他觉得《觉醒年代》是观众和团队一同创作出一个剧本,进行了二度创作,一度创作者仅仅做到了他们的本分,二度创作则“更华美更精彩”。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根本历史经验
与中国年轻人靠得更近
五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加强农村就业帮扶
世界看到国货新力量
讲故事 见真人 有烟火气
新职业成为年轻人就业新选择
六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谈恋爱需要告诉父母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