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头那几天,和三位大学同学在岳阳,当地下着罕见的大雪。
岳阳楼上一副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穿过飞飞扬扬的雪花,远处的洞庭湖,一片茫茫。
四个人踩着雪,沿着湖边漫步。谢同学是岳阳人,一路走在前面,一路踢掉被雪盖住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千百年来关于这一湖一楼的诗句,他锲而不舍地踢出杜甫的那一首,“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位岳阳人说,“其他的任何‘登岳阳楼’,都只能是老杜这首诗的陪衬。“
杜甫此诗作于768年,季节是冬天。不知道是不是也下着漫天大雪,只知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透着蚀骨寒冷。岳阳谢同学一句句念出他从小记牢的诗句,感慨着时间以及诗人。
谢同学
关于我们四个人的时间是30年,30年前的夏天识于大学校园,30年后无意间有这次小聚。同学聊天的话题漫无边际,谢同学在出版社工作,他分享了自己写的书评,关于鲍尔吉·原野——
当我重新读到鲍尔吉·原野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大地在快速地缩小和简化,甚至可以简化为一条条只有几厘米的朋友圈,但他的文字里仍然有一种心灵让我为之惊叹,他说,我为世上的美准备了足够多的眼泪,而我们,得为这美准备到足够多的寂静,准备足够洁净的一扇窗。
他笔下北方蒙古草原的美,越来越像这世界的一个孤儿,保持着原始自然崇拜和不受科技支配的生活观念。这些观念足够在我们心中澎湃起那些消失已久的巨响,随文字和着马蹄声而来,他们这样看待时间,“在牛车上,时间成了世上最沉重的东西,它走得特别慢,好像时间需要石盘压榨一下,从磨盘的石槽里榨成汁,缓缓淌在牛车的轮子上,浸在草地里,那时候草长得好,没有禁牧,也没有草围栏。”他们这样看待语言,“蒙古人认为——语言的妙处是说笑话,是讥讽,是赞颂祖先的恩德,是滔滔不绝地讲述马的毛色,行走速度和歌唱的时候充当歌词。”而河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为“如此洪流冲泻而下,大地上哪儿能装得下呢?”花朵则是诞生于星辰,因为每年星星都要重新落下,在同一片草地变为不同的花朵。
董同学
正是这种美好的态度,美的创造和美的劳作,这远古的游牧文明一直得到了完整的阐发和保留。
董同学一年中有一半时间都在汨罗,和高中同学一起种植水稻,种植”田里有蛙鸣收后能留种“的水稻,并写成一本书《种稻记》。他大学毕业后就赴深圳工作,在繁华的都市过素简的生活,坚持多走路不开车,爱惜粮食和蔬菜,发现被工作节奏裹挟太快就让自己慢下来,因为物欲很低也不觉得收入减少是很大的事,他说就像这样一首诗,是他同事写的,题目《老天当然也会养我 》——
在我饥饿的时候
路边炒板栗的姑娘
给了我两颗板栗
在我干渴的时候
一个孩子递给我一瓶水
我想起多年前在海南
每餐总有一个馒头
总有一个水龙头为我开着
你看,无论我吃什么
我都活到了今天
其实没有一个人知道
自己能活多久,也不知道
吃包子活得久,还是吃馒头久
其实都没有关系哦
天上飞的鸟,地上走的蛇
它们都靠天活着
老天当然也会养我
别说功名,莫谈酒色
玉盘珍馐化为粪水
一个空钵,两条长腿
便可阅尽河山
人间终老
那几天就这样说说走走转来转去,岳阳楼上红瓦白雪,站在窗前向外眺望的人影如在画中,我知道我们看到了最美的岳阳楼。
刘同学
春天时候,接受另一位小刘同学的推荐,一边走路一边听喜马拉雅,用这种方式“读”完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年少时怎么都读不完的经典,现在一步步入到耳中,从莱茵河畔那个有知觉的少年——
正当他站在岸上,俯瞰这清澈恬静的水光感到幻惑的时候,一只很小的鸟停在近边的树枝上开始唱起来,唱得非常热烈。他不声不响地听着,水在那里喃语。开花的麦秆在微风中波动,簌簌作响。白杨萧萧,打着寒噤。路旁的篱垣后面,园中看不见的蜜蜂散布出那种芬芳的音乐。
到最后他和世界的告别——
克利斯朵夫望着掠在窗上的一根树枝出神。树枝膨胀起来,滋润的嫩芽爆发了,小小的白花开满了。这个花丛,这些叶子,这些复活的生命,显得一切都把自己交给了苏生的力。这境界使克利斯朵夫不再觉得呼吸艰难,不再感到垂死的肉体,而在树枝上面再生了。那生意有个柔和的光轮罩着他,好似给他一个亲吻。在他弥留的时间,那株美丽的树对他微微的笑着;而他那颗抱着一腔热爱的心,也灌注在那株树上去了。他想到,就在这一刹那,世界上有无数的生灵在相爱。为他是临终受难的时间,为别人是销魂荡魄的良辰;而且永远是这样的,生命的强烈的欢乐从来不会枯涸。他一边气急,一边大声哼着一阕颂赞生命的歌,——声音已经不听他的思想指挥,也许喉咙里根本没发出声音,但自己不觉得。
在春天草木的清香中,在有月亮的晚上,在一架夜航飞机飞过头顶的时候,罗曼·罗兰创作的”爱与生的勇气“,傅雷先生翻译的如珠玑般的句子,在黑暗中发着光。这是一种充实的可以计量的旅途,全书时长大概2760分钟,12分钟慢走1公里,我与这本书一起大约走了230公里。
我的阅读
这一年要结束时,手头上在读的一本书是英国人肖恩·白塞尔的《书店日记》,这位苏格兰小镇上的二手书店店主,周游各地收藏旧书、寻找珍本,请教上一个时代硕果仅存的书林前辈,管理个性奇特的店员,与令人尴尬的奇葩客人打交道,和忠诚的顾客维系着悠长而牢固的纽带,在电商平台和网络购物的夹击中苦苦生存。书中充满英式毒舌的犀利,也洋溢关于书的温馨浪漫,他描写个人的阅读体验——
近来我难得有时间读书,每一次阅读于我都是最纯粹的放纵,比任何其他感官体验都酣畅。三十多岁时,我的一段重要感情走到了终点,我把自己埋进书堆,藉此逃离周遭世界和内心世界。作家笔下的风景让我不再胡思乱想,把千头万绪强行推入背景之中,任它们自顾行进,不再来烦扰我。我用书在书桌上砌了一面墙,随着我读完一本又一本书,墙慢慢矮了下去,直至消失。
在更现实的意义上,书是我买卖的商品,世上数量浩瀚的书籍刺激着我思维中不同的部分。上人家家里收书的时候,那份期待无可比拟。好比撒下渔网,你永远不知道打捞上来的会是什么。我想,接到电话后去上门验货的书商和古董商,其激动的心情是一样的。正如果戈理在《死魂灵》里写的那样:“在一去不复返的从前——那是很久以前了——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第一次驾车去陌生的地方总是赏心乐事。”
记录在这个年代已经显得稀缺的顾客——
今天营业时间的最后一个小时,店里来了一个六口之家,妈妈,爸爸,还有四个女儿,最小的六岁,最大的十六岁。临近结账,那位母亲告诉我,早上一大家子出门散步,明明天气很好,姑娘们却闷闷不乐。她问她们为什么不高兴,四个女儿异口同声道,她们想逛”书店“,因为已经两年没来了,满心期待着可以故地重游。她们花了175磅,拎走了六袋子书。这种事情太难得了,每次有幸遇上,我都会心怀感激地想起自己选择当书商的初衷,想起书店对许多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记录专属于书店的读书时刻——
今天的东风挺冷,所以上午10点钟,我生了火。顾客很多。穿过书店把新书上架的时候,我看到三个小男孩在给节日(当地的图书节)准备的那张床上安静地看书。我一般不鼓励坐到那张床上,主要是因为上去的通常是小孩子,他们会把它当成游戏场所,弄得一团乱,事后我还得爬上床整理干净。入口拦了根绳子,这几个小男孩准是从下面钻进去的。他们坐在那儿,全神贯注地静静读书,我得生就一副铁石心肠才能开口赶他们走吧。
前方有座图书馆
前几天,收到董同学新一季的大米,大米经过了各项检验,体质很健康;大米在锅中蒸煮时散发出清香,入口味道很不一样。收获季后,他开始每天20公里的行走锻炼,为明年为期两个月、从深圳到汨罗的长走做准备。此番长走的目的,是要在汨罗捐建一个图书馆,蓝图勾勒如下——
图书馆的名字叫落蔸。落蔸是当地方言,有开秧插田的意思,有灌溉到位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书读到肚子里去的意思;
图书馆会建在他一位同学的私宅里。这位同学将自己家宅四楼、五楼免租金无限期地提供,并且一家人愿意做这个图书馆的义务管理员;
长走的捐款目标是88万元,其中68万用于购买图书,20万用于装修,主要是要在楼外装一部电梯,将图书馆和住宅分割开来互不打扰;
开馆图书预计一万册,主要是以少年儿童读物为主,已经拜托了相关儿童图书专家在开书单;
图书馆建成后,运营费用一部分来自于每年销售大米的提成,另一部分尝试做一些教育讲堂,把深圳、长沙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推介到当地。图书馆性质为民间公益图书馆,不以营利为目的。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讲堂讲座,创造出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吸引小朋友到这里来读书,这种氛围,需要花很多心思去维护。
董同学为什么要建一座图书馆呢?我们在岳阳的大雪中漫步时他说过,少小离家读书,深圳工作多年,回到故乡之后,发现大人们在喝酒打牌,孩子们在手机游戏,“要知道,我们那里明明有一条流淌着诗魂的汨罗江”!
肖恩·白塞尔书店所在的苏格兰小镇威格敦,人口不足1000人、拥有15家书店,每年秋天举办威格敦图书节,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因为书香,威格顿位居苏格兰十大最佳居住地之一。
与威格敦相比,汨罗是一座大城市,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假如一个人能在一条河流中航行到永远,那这个人便是屈原,这条江无疑是汨罗江”,那么它肯定容得下更多的书,书店,还有图书馆,一家叫落蔸的图书馆。
本报特约撰稿 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