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蹭饭族”来袭 大学该不该接纳

之心 《青年时讯》( 2019年06月21日   03 版)

    继大学的图书馆、体育场是否该向社会开放引发热议后,高校食堂“蹭饭族”也上了新闻。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各大高校里都存在“蹭饭族”,有附近的上班族,也有拿着饭盒的大爷大妈。

    大学食堂出现“蹭饭族”,由来已久。十多年前笔者读大学时,就经常遇到这一群体。早餐时间,经常有一位大爷,踩着单车直奔我们宿舍旁的食堂,出来时,手上多了满满一大袋子的馒头,目测有十来个。午饭时间,附近上班的一些年轻人也会三五成群,进入学校食堂吃饭。对于这些非在校师生,学校专门开辟了出售饭票的区域。刚开始,是不额外收费的,后来,随着来“蹭饭”的人越来越多,学校开始对其增收20%的服务费。

    比起外面的餐馆,大学食堂确实有独特优势。一则,很多大学都有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价格低廉。二则,在安全卫生方面,也有着较为严格规范的管控。三则,大学食堂面向全国各地数量庞大的学生,菜品更为丰富。无论是对高校附近的居民,还是对上班族,都颇具吸引力。

    客观地说,社会人士到大学“蹭饭”,确实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在校师生的正常就餐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很多大学食堂开饭时间排队长、拥挤等问题,会因为“蹭饭族”而加剧。更让学生们不爽的是,有时候会因为上课等原因无法尽早就餐,待赶到食堂时已无饭菜可吃,这很可能也与“蹭饭族”有关。

    其次,对于高校来说,社会人士进入就餐,也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换个角度看,大学接纳社会人员就餐,也不是一无是处。现在的大学,早已不是完全与外界隔绝的“象牙塔”,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需求角度,打通校内外的无形围墙,让高校与社会联通、接触、交流,都是必然和大势所趋。说得实在点,让多余的资源与社会共享,让更多人了解大学,也并非坏事。

    所以,高校该不该接纳“蹭饭族”,不是一个要划分是非对错的判断题,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关键在于,怎样谋求一种更柔和有效的方式,实现科学有序地开放,打造高校与社会的共赢。

    可喜的是,南京几所高校虽然不建议校外人员来就餐,但在具体管理上都表现得克制而包容。比如,南航严格控制校外人员在就餐高峰期进校就餐,南大加收40%的管理费。这些举措,首先保证了在校师生正常的就餐需求和秩序,在此基础上又为需要就餐的社会人员提供了一定便利。

    这些举措也给了其他高校在处理“蹭饭族”问题时以启示。首先,大学食堂要优先保障在校师生的就餐需求,这是在校人员享有的权利,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应有之义。这是底线和原则。其次,在不违背第一点的基础上,可以向社会开放食堂,但必须严格控制、科学引导、精细管理,通过行政管理和经济手段,对“蹭饭族”实施有效管理,确保正常的校园秩序。

汕头大学学费全免带来什么启示
只要态度端正论文题怪又何妨
“蹭饭族”来袭 大学该不该接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