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一词源于杜甫的《壮游诗》。在古代,玄奘到天竺取经,郑和下西洋,都是壮游的体现。而现代,这种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的旅行方式,渐渐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壮游天下团队就是这种原生态的旅行方式的推动者。
■壮游天下创立于2017年,旨在全球范围内带人们深入那些符合壮游特质的目的地,身体力行地与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社会深度互动。它重新定义了旅行产品的内容:充足准备+极致体验。
--------------
个性定制 打破陈旧旅游模式
方翔是壮游天下的创始人之一。在公司成立之前,方翔发现过去的旅游市场太过于陈旧,旅游的目的往往是“打卡”,而不是享受旅游过程。“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他希望改变这种旅行模式,为旅行者提供一种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壮游”。
壮游天下提供的 “壮游”,旅行时间需要多于普通旅行时间的三倍。在行程中,人们往往会摒弃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徒步、骑行,对人们的体能要求较高。“每天走15公里是适合常人的运动量,但由于很多人长时间不运动,身体机能消减,或是由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翘二郎腿,造成体态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通过培训,训练或纠正的。”方翔解释道,因此“壮游”前需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准备。
在这一个月里,壮游天下会为顾客提供根据目的地定制的体能训练、户外技能和环保实践课程,以及不间断的目的地信息推送。“帮助顾客调动生理机能,进行体态、步态的矫正,教授应对自然风险、掉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方式,讲解徒步装备的选择和使用……这些都是要准备的项目。”方翔说。
随着壮游天下的发展,方翔他们还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顾客的时间、年龄、身体状况不同,规划适合徒步旅行路线。目前,壮游天下提供的产品大多是国际旅游路线,采用会员制。除了服务于零散的客户外,也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帮助一些公司提供培训、团建业务等。
机缘巧合 把兴趣变成职业
“我们三个创始人没有一个出身旅游业,但却都与旅行相关,我们可以说是把兴趣变成了职业。”方翔介绍,壮游天下的成立非常奇妙。他原先在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除了负责行业的比赛与活动的组织管理之外,最重要的是负责业务培训,平时就十分关注旅游。在一次培训中,他与另一位创始人高林相识。
高林也是旅行发烧友,只要一有时间就喜欢去旅行。长达八年的旅行经历,让高林积累了许多关于旅行方式的认知。他们都认为,当前的旅游市场多是猎奇性旅游,更多是打卡形式,缺乏深度互动。
“当高林提出希望做‘壮游’形式的旅行时,我们几个都很感兴趣。”方翔说。恰巧,长期从事康复训练的赵民认为,自己的一些客户经过康复后,缺少检验的机会,他们刚好可以借助“壮游”,以旅行的方式对康复效果进行“验货”。
就这样,壮游天下的第一次壮游开始了——长达11天的西班牙朝圣之路。“在旅行前,也有过紧张,害怕客户承受不了这100公里的路程。”方翔笑着回忆道,但出乎意料的是,走完这100公里后,客户反而非常精神,没有疲惫感。
口碑相传 打造客户最佳体验
方翔把创业比作打boss,在他看来,创业肯定是会遇到很多问题的,但是把创业当作打游戏,失败了就重来,直到打败boss通关,这个过程因为热爱而变得有趣。
壮游天下的客户,也与方翔他们一样怀抱着对旅行的热爱。他们大都是高知分子,希望从壮游中获得不一样的旅行体验。“在最开始,状游天下的顾客都是自己的同学、朋友。”而到了第三年,每次组团的时候,方翔坦言:“已经没几个人是我认识的了。”凭借良好的口碑传播,壮游天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对于壮游天下来说,最难的是如何让顾客获得最好的体验感。“我们并不想做模式化的旅行,未来,也希望更注重产品打磨,让顾客有最大的收获。”为了做好这些,壮游天下致力于对旅行深度、广度、高度的打造,即旅行多高海拔徒步路线,旅行地点多样、覆盖范围广,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壮游天下不把自己定位于旅行社,而是全球优质旅行资源和文化的推广者与输出者。”比如在发起全球“100个人的圣地亚哥之路”项目来推广现代朝圣精神,启用“壮游基金”帮助尼泊尔安娜普尔纳保护区改善步道基础设施。
对于“壮游”,方翔如是说:“历练自己,壮游不是流浪,它怀抱壮志,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与探险也不太相同,壮游者不局限于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间,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
实习生 吴鸿瑶 本报记者 谢宛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