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搭建澜湄流域青年网络平台为澜湄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契机。”近日,来自泰国的青年代表萨奇在“澜湄青年互联网+创新研讨会”上说,通过此次活动,他不仅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为自己以后创业的方向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3月7日至15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承办的第十四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项目”分别在泰国碧武里、曼谷和中国北京举行。来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6国(中国、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的66名青年代表等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在华期间的交流活动以“推动构建澜湄青年创新创业网络”为主题,旨在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青年间的交流、理解与合作,倡导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青年和青年组织之间的创新、创业合作搭建平台。
3月12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举行的“澜湄青年互联网+创新研讨会”上,车库咖啡孵化器投资经理李曕廷,KAB高级培训师、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副院长施永川和国内多名创业者参加此次研讨会。会上,施永川组织青年代表共同探讨创新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向各国青年代表布置了研讨课题。他表示,作为中国创业教育第一品牌,KAB项目引导青年创业者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行动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截至目前,KAB创业教育已覆盖1710多所高校,培养师资上万名。
“上高中时,我就想自己做生意,周围有很多异议和阻力。他们认为我太年轻,不具备做生意的潜力,所以我只有靠自己。”泰国青年代表团团员萨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通过对香皂的不断改良,使自己的产品从滞销到大规模生产,“我的坚持为我赢得了尊重,也给了我前进的灵感和激情。”
此外,视感科技CEO骆石川向代表团展现了Poputar智能吉他,这款智能吉他由新型复合材料制成,不仅生产周期短,音质还十分接近原声木质吉他,还解决了木质吉他不环保的问题;凤凰编程CEO晁代宏向代表团展示了全新的编程教学模式,他表示,新技术时代,编程教育可能会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下一个基础学科”,而凤凰编程的愿望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编程这项创新技能。
“在柬埔寨,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希望有机会可以来中国交流学习,并把中国成熟的创新创业培训体系引进柬埔寨,帮助更多创业青年。” 柬埔寨代表团团长本松巴对中国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称赞有加。
活动期间,代表团先后考察了京东集团、移动硅谷创新中心、车库咖啡、清华大学x-lab等地,实地了解中国创新创业企业和孵化器情况;参观了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前门大街北京坊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参加了“澜湄青年创新创业论坛”“澜湄青年互联网+创新研讨会”等相关交流活动,探讨互联网+发展中的青年创新动能,增进流域青年对创新创业领域理解与交流。
其中,在“澜湄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上,全国青联丝路孵化器青年创业项目协调人贾铁松、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合伙人芦洪以及6个国家的青年代表作了主题发言。六国青年结合自己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与环境,为构建澜湄青年创新创业网络建言献策。
“只有能产生社会价值的事物才能历久弥新。”来自缅甸的青年代表金梅奥说,在缅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趋势,在12日参观京东集团总部的时候她感到十分震惊,不论是从电子商务、金融物流,还是京东商城,都致力于通过打造一站式综合购物平台,为中国数亿用户提供服务。“未来,我希望通过搭建澜湄六国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借鉴更多其他国家的经验,为澜湄六国青年的创新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她说。
“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中国青年报将继续积极搭建服务青年的创新创业体系,充分发挥自身媒体优势,讲好各国青年创业与区域合作故事,助推构建澜湄青年创新创业网络。”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董时在14日举行的交流分享会上说。
全国青联副秘书长伍伟在参加活动时与澜湄六国青年分享了3点建议:一是做澜湄传统友谊的传承者。通过交流增进理解和互信,传承友好,在未来成为事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澜湄人文交流的发展。二是做澜湄合作的参与者。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重点项目建设,让澜湄合作和“一带一路”成为各国青年施展才能的平台。三是做区域合作的开拓者。青年最富活力和创新力,青年的创新开拓和智慧力量,将推动澜湄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打造澜湄命运共同体作出青春的贡献。
本报见习记者 王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