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继创分享

张思杨:在继承创新的路上

《青年时讯》( 2019年03月01日   09 版)

    ■对于继创者这个群体,父辈留给我们的财富只是工具,他们拥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以及丰富的经验才是我们这些人最大的优势。在我看来,上一代人很多不善于合作,缺乏契约精神,因为那个年代,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开创年代。而我们这一代不善于单打独斗,由于身边的圈子会逐渐精简到一个水平线上,这时候资源共享便成了最快捷、最稳妥的途径

----------------------

    我于1988年夏天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出生,作为一名正在努力奋斗中的继创者,我很愿意与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所思所想。

    我的母亲来自一个工人阶层家庭,我的外祖父曾经是首钢最优秀的钳工,当过劳动模范,曾多次作为工人代表接待来参观与访问的各级领导,受到过很多表彰,后来凭本事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万元户。我外祖父母在自己三十岁左右才生下我母亲,在那个年代,算是老来得子了。并且,我母亲是独生子女,又是家族中第一个孩子,得到的娇宠可想而知。母亲大学毕业后便开始创业,几经起落,2006年前后为了给我父亲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选择了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我的父亲是一位出生于军人世家的清华大学高才生,以河北省一所重点高中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流体力学系,毕业后做了几年老师,然后进入首钢工作,五年内成为厂长助理。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觉得这份工作不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毅然下海创业,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1989年投身环保行业,并一直努力不懈。父亲是个目标感极强的人,定下一个目标就绝不放弃,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同样,父亲也是家中的长子长孙。

    我就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平凡却又勤奋的百姓家庭。我是我们这一代最大的孩子,自然也是被无数人宠爱着长大的,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可总结为两点:祖父辈的教导是永远都要站得直,为人正气,脚踏实地;父辈的教育始终都是那八个字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全家对于我的期望自我幼时起就是像我父亲一样走进清华园,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记得那个地方好像是我必须去的,必须努力达到的目标,我也的确很努力地在往那个方向发展。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初中进入人大附中,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中考时,由于“非典”导致考试时间一直定不下来,我在家自学两个月,最终因为英语成绩不理想铩羽而归。而正是因为这一次经历,我开始有了出国读书的念头。

    高中毕业后,17岁的我奔赴加拿大留学,大学5年的生活成了我最宝贵的经历。在很多人眼里,留学生很幸福,因为多数都是家庭条件优越,无忧无虑。的确,父母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业,基本上算是有求必应了,可他们能做的也只是金钱上的帮助。我从小就习惯了父母安排好一切,但我走出国门后,第一次面对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决定,那个陌生的社会对父母而言是很难理解的。最简单地说,我自己可以选择课程,决定用多久的时间毕业。刚刚18岁的我,有些迷茫,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么远,时常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让自己变得有些自暴自弃,而这是留学生的常态,此时友情变成了支撑我们渡过难关最大的动力。

    从大二开始,我的一切转入正轨,“学校、回家、打工”三点一线,朋友住得很近,天天一起吃饭、出行,生活简单却又充实。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这些一起吃着一碗泡面,一个比一个苦的同伴,成了我回国后最宝贵的财富。

    加拿大过于悠闲的生活让我一度失去了斗志,2011年6月我决定毕业后回国发展。回国后,没任何工作经验的我,在身边人的鼓动下投身股市,父母可能是为了让我增长阅历,给了我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一个月后,账户里赔的只剩一半钱,那种极大的挫败感竟然让我开始怀疑人生了。之后的一年里,每天盘中四小时,盘外四小时,只为研究我的钱是怎么赔掉的,我也知道了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每一分钱都是拼尽全力挣回来的。后来我向父亲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并向他借了第二个100万元。

    做股票每天接触的人并不是很多,慢慢地,我发现这好像并不适合我。2013年,一个偶然的契机,在爸爸的引导下我开始了创业,成立了现在的公司—一北京华清深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主营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我觉得,一方面金融始终是要回归实体的,实体经济的低迷让我对金融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另一方面,蓝天白云是我留学生活的主要色彩,我希望可以为祖国的蓝天做出微薄的贡献。

    创业并不简单,记得在第一年的研发期为了赶进度,公司全体员工每天都只有不到四个小时的睡眠,都保持着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我很难想象当时是如何度过的,感谢他们,更要感谢家中怀有身孕的爱人那无声的支持。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实现销售后安装设备的那一天,在山东聊城达40度高温的街道上,12个人从下午两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点,经过1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我们终于完工了,我们不禁在大街上欢呼。3年过去了,现在公司慢慢走上正轨,而我又面临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市场的恶性竞争,可是我充满了激情与期待,人不就是在逆境中才能飞速成长么?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出现了一个词语——“富二代”,有些贬义的意味,我貌似也成了其中一员,因为我的父母很努力地为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及更便利的成功路径,相比很多人,我们确实可能更容易成功,我们在经历方面及经济基础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但相应地,伴随而来的是极大的压力,因为我们不被认可,在别人眼里,成功了得益于父母带来的财富基础,失败了则说明我们本来就没什么本事,只是家里有钱而已。

    我也承认,我缺乏前进的动力,因为我不饿,我缺乏真正渴望创造美好生活的原生动力,我有的只是强加给自己要努力向前的心理暗示。我不怕小失败、小挫折,但我怕大的失败,因为对于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我来说,父辈带给我的基础实在太高了,高到我承受不起败北。

    我在工作中,对内,由于年龄和经历不同带来的思想上的巨大差异,使我很难找到最合适的管理办法;对外,在与有很大年龄落差的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交往上,我很难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且经验几乎为零,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慢慢摸索。

    对于继创者这个群体,父辈留给我们的财富只是工具,他们拥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以及丰富的经验才是我们这些人最大的优势。在我看来,上一代人很多不善于合作,缺乏契约精神,因为那个年代,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开创年代。而我们这一代不善于单打独斗,由于身边的圈子会逐渐精简到一个水平线上,这时候资源共享便成了最快捷、最稳妥的途径。

    继创者们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承担了太大的压力,但我愿不停地前行,为了不辜负父辈毕生努力拼搏所创造的财富,也为了以微薄之力给祖国的富强做出一些贡献。最后,我就以清华大学的校训结束这篇文章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张思杨 北京华清深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思杨:在继承创新的路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