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2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有机会使用公司健身房的员工比那些不能使用健身房的同事工作效率更高,一整天的感觉也会更好

工休健身是在“拉仇恨”?

本报见习记者 袁野 《青年时讯》( 2019年02月01日   01 版)

    腾讯员工健身房 百米高空尽情玩

    作为腾讯的全球新总部,腾讯滨海大厦就有座“空中健身房”。这里有位于百米高空的300米室内环形跑道,三层楼之高的攀岩墙,还有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台球等各种室内球馆,员工不出公司就能酣畅淋漓地来一场。同时,球馆采用了良好的防噪音和防撞等装置,即使上方就是办公区,也能做到互不干扰。

-----------------------

    人人都知道锻炼的好处,但很多人会用“没时间锻炼”做借口。当别人向你“安利”定期健身的好处时,你大概能想出一堆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能健身:“换衣服和洗澡好麻烦”、“下班太晚了”、“回家还要照顾孩子”、“我每天都累得半死”……

    那么,你会利用工作日的碎片时间去健身吗?

    说好一起发胖,你却偷偷去了健身房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早在2008年就有研究发现,有机会使用公司健身房的员工比那些不能使用健身房的同事工作效率更高,一整天的感觉也会更好。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论年龄大小,人们都会在“轻度运动”后感受到效果,例如骑15分钟动感单车。研究表明,上班时间锻炼可能比上班前或下班后锻炼效果更好。

    白天锻炼能让人容光焕发,甚至提高工作效率。“你在午休运动中得到的成就感,可以一直持续到一天结束。”英国伯明翰大学健身教练兼注册营养师彼得·安东尼奥对BBC表示,午休时间是锻炼的“黄金机会”。白天锻炼的员工发现自己效率更高,病假更少。在雪片般的邮件和一个接一个的会议中稍事喘息时,酣畅淋漓地运动显然比给自己灌点儿心灵鸡汤更能纾缓心理压力。

    英国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写过一篇文章:《是时候让员工们带薪锻炼了》。这位老板呼吁公司高层身先士卒,开始白天健身。如果一名领导者因身体状况不佳而精神不振甚至疾病缠身,那他多半很难在管理位置上坐稳、坐长。

    对一些职场人士来说,利用午休时间锻炼自有道理。在北京一所高校做行政工作的侯老师对记者表示,如果利用午休时间健身,晚上就解放了。“辛辛苦苦忙了一天,回到家腰酸背痛,还得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全忙活完了不知道几点了,就想躺着刷手机、看电视。如果中午锻炼了,晚上放松就不会有罪恶感。”他的孩子正上小学,下班后的时间完全被孩子占满,只能中午锻炼。

    侯老师表示,中午健身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人少。一到下午,大批学生就会“占领”学校健身房,很可能压根儿摸不到器材。相较之下,中午健身的人要少得多——大多数人即使能战胜懒惰,也战胜不了困意。因此,他选择“错峰”锻炼。

    一起锻炼还能增进与同事之间的感情。三三两两的同事一起吃午饭是常见的社交方式,与同事在办公楼周围散散步也不错,不但更私密,而且更便宜。如果你正在节食减肥,或者不愿光顾“难吃的单位食堂”,那么把挤出来的午餐时间用来健走,可谓一举两得。

    侯老师中午锻炼的动力就是减肥。“以前午休都在睡觉,大家在办公室一人放一张行军床,吃完饭就往上一躺。”后来他觉得吃饱就睡不太健康,而且确实需要加强运动,于是利用同事们午睡的时间去健身房。也许正是这种“别人偷懒我用功”的心态,让他度过了开始健身时最难熬的时光,直到养成习惯,并乐此不疲。

    美国波士顿的克里斯蒂安·艾伦在网上召集了一群人,他们每个工作日都会在中午踢一场足球赛。“和同事一起锻炼是个好主意,不像在工作中那么容易发生冲突。”艾伦告诉BBC。

    午休健身注意事项

    侯老师午休时去的健身房在大学校园里,离他上班的学院办公楼只有百米之遥。但对更多的职场人士来说,这种便利可遇不可求,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商业健身房。

    BBC建议,如果想充分利用午休时间,最好选择一些快速、便利的健身场所和项目。健身房的软硬件条件可以放在第二位,距离办公室的距离才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午休时间最多只有一个半小时,如果来回路上就要一个小时,那还能锻炼什么呢?

    健身课程也要有所取舍。瑜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但一节课可能长达85分钟,不太适合午休时间。午休时段的锻炼一般以30至45分钟为宜,如果打算不请私教,自己“撸铁”,务必记得上个闹钟。

    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开始在中午提供“快餐式”健身课程,因为他们知道,大多数人会急于返回工作岗位。可变强度间歇训练(VIIT)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锻炼全身肌肉。

    健身结束后的事情也很重要。人们不肯在午休时间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愿以汗流浃背、邋里邋遢的模样出现在办公室里。所以,请务必带上换洗衣服,如果能专门置办运动服和运动鞋就更好。

    大多数人运动结束后会去洗澡,中午洗个澡会让你神清气爽,午休时间锻炼尤其需要如此。BBC建议,如果想省时间,可以带上干洗洗发水。另外,止汗剂、除臭剂和香水会让你更精致。爱美的女士们可以带上一套旅行装化妆品,运动后能快速补妆。

    有一点需要提醒:千万不要不吃饭!运动后你可能不会困,但一定会饿,胃病患者甚至会饿到胃疼。最好运动之后再进食,一是因为刚吃完饭不能立即剧烈运动,二是当腹中空空时,身体在运动时会燃烧更多脂肪。

    但关于吃饭这个问题,侯老师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他对记者表示,他明白锻炼吃饭两不误的重要性,但他很难做到。学校食堂的饭菜很快就会被抢光,运动完再去打饭就没什么可吃了。他也考虑过自己带饭,但实在无法早起去准备饭菜。

    “吃什么”和“什么时候吃”一样重要。英国《独立报》建议白领们体验蛋白质冰沙(smoothie)。这种流体食品的制作方式很简单:把准备好的水果、蔬菜、蛋白粉、干果和黄油放进搅拌机,加入水和冰块搅拌,就成了美味又营养的便捷午餐。市面上还有为健身调配的营养代餐粉,不过价格较高。

    冰沙和代餐因方便、有营养而在西方大受欢迎,但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胃。侯老师表示,他还是喜欢米饭炒菜,不过会吃得清淡一些,回避那些重油重盐的菜式。麻辣香锅的确很爽,但也会抵消中午锻炼带来的成就感。

    工作日健身是在“拉仇恨”

    越来越多开明的公司在办公场所提供健身器材,一些幸运的白领不必在大风天出门去昂贵的商业健身房锻炼。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吴对记者表示,他们单位写字楼顶层摆了一圈跑步机和动感单车,头顶是玻璃天井,光线充足,透过窗户可以俯瞰北京的城市风光,健身十分惬意。

    就算没时间去健身房,单位也不提供健身器材,你依然能够在午休时间锻炼。《独立报》表示,碎片化的锻炼方法很多,不必拘泥于健身房。“无论是5分钟还是1小时,任何类型的运动对健康都有裨益,”美国圣迭戈IDEA健身协会主席桑迪·托德·韦伯斯特说,“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你能让自己动起来,那就动起来吧。你不一定需要健身房,运动机会无处不在。”

    美国生活信息网站“Cookinglight”总结了几种适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的健身方式。

    散步最为简单易行,一边听喜欢的音乐一边走路,只要30分钟就可以改善你的情绪和工作效率。如果能小跑更好,有氧运动可以大大提高健身效果,但请务必先进行足够时间的热身。爬楼梯也是个不错的选项,20分钟就足够让你气喘吁吁,发热出汗。

    你可以在办公楼附近转转。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在这里工作了这么久,居然不知道附近还有这样那样的地方。如果单位附近已经太熟悉,或者真的很无聊,那么在健身App上用行进路线“画地图”也是个挺好的解闷办法。你还可以设定一个挑战目标,比如中午走6000步等。

    骑车是很好的锻炼。共享单车很便宜,骑上一大圈可能只需要花一两块钱。骑车上下班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并不现实,但绕着单位所在的街区兜几圈儿是不错的体验。

    还有一些更务实的操作。利用午休时间去干洗店或者去超市逛一圈,中午把晚餐的食材买好,既节省了下班后的时间,也放松了身心。

    如果实在出不去,在办公室里也能锻炼。侯老师在办公室里放了几个哑铃,不时拿来摆弄一番。他的一位同事则置办了瘦腿机,既不占地方又没有噪音,很适合在工作间隙使用。屋里还有呼啦圈,“不知道是谁放在那儿的”。在报社从事美编工作的王女士最近在办公室里放了根跳绳,中午休息时间拿出来跳几分钟。这玩意儿看起来不起眼,但跳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十分消耗能量。

    不过,小吴对记者表示,健身器材放在那里,但从没见谁用过。理由很简单:谁也不想在同事众目睽睽之下健身,让领导看见就更令人尴尬。“其他人会觉得:我忙得要死,饭都没来得及吃,您老人家却在这儿健身!”小吴觉得,这是在“拉仇恨”。“领导看见了,嘴上不说,心里也得想:你的工作量看来还是不饱和啊。”

    宋先生是一家研究院的中层领导,他对员工中午健身这事儿颇有微词。“有那个时间还不如休息一下呢,下午精神头儿会更好。而且我会想,去健身说明这小子还不累,我得再给他安排点儿活,累死他!”他笑着告诉记者。

    如果你想要在午休时间锻炼,一定要获得领导和同事的理解。不要让锻炼影响团队工作,也不要让那些无暇锻炼的同事感到恼火。而且,有些领导不喜欢看到员工在上班时间强身健体。有时候,能在上班时间锻炼真的需要一点好运气。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企业家直言“痛点” 省领导现场“接招”
5G时代软件江湖 产业升级该往何处去
推动创新人才有效落位而不是纯粹的“户口挂名”
违法欺凌员工的企业怎么可能“有赞”
工休健身是在“拉仇恨”?
车窗外的乡愁
返回